
上回講到我們用意粉和棉花糖作賽,其實比賽只是熱身,我們當天的最終目的是挑戰高難度的高塔結構。
我把成品樣本給孩子看,已有幾個打退堂鼓,其中一個問我:「我可以不玩嗎?」我答:「當然可以,我們只是試著玩玩,但求開心而已,你不想參與,我為甚麼要強迫你快樂?」說罷,孩子想了一想,說:「我還是跟你們一起玩吧。」
原本有五、六個孩子一起玩,但畢竟孩子的專注力有限,他們不想再玩,我一般都不會堅持強迫他們玩到最後。到最後只剩下兩個孩子Quinn和Johannes。小四的Quinn說:「現在只剩下我們兩個了。」我說:「對呀,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這樣的耐性。」他答道:「我也沒有耐性,但我想感受到堅持完成一件作品的喜悅和滿足感。」
到作品即將完成時,其他孩子聽到老師的打氣聲音,都一起來湊熱鬧,看Quinn怎麼把最後一層加到塔頂。當他鬆開手,而高塔屹立不倒的一剎,全場歡呼。
這天,我沒有強迫所有孩子完成遊戲,但自己堅持完成的兩個孩子,在歡呼聲中,體會到堅持的回報。
老師參與在其中,可以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,但要時刻提醒自己讓孩子作主導,讓他們自己探索。
他們知道有他們樣子的照片不能公開,於是識趣地別個臉來,讓我可以把照片放上Facebook專頁。
麻煩的老師嫌他們上一張相片看來不夠開心,所以他們用身體語言表達興奮的心情。
製成品
【編按: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】